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培养管理 > 博士培养 > 正文

博士培养

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修订版)

时间:2015-03-20 00:00:00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目 录

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101)

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02)

财政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03)

金融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04)

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05)

数量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09)

金融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Z1)

法律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Z2)

统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4)

会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20201)

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0202)

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生培养方案(120204)

财务管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02Z1)

研究生学院

2014年12月

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和规范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提高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培养方案
第二条 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内容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按照二级学科制定,鼓励有条件的学科按一级学科制定总体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由各学科博士导师组负责制定,报研究生学院审核,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后执行。培养方案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和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适时修订。培养方案应明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环节,要遵循博士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模式,体现学科特色与学术前沿,突出个性化培养。
各学科专业导师组要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制订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制定本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包括:
(一)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博士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二)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设定要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并能体现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每个学科设置3-6个研究方向。
(三)课程设置:包括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与学时、开设时间和课程归属等。
(四)实践与创新培养:包括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选题与综述等要求、规范性要求和成果创新性要求。
第三条 培养目标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德才兼备,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具有坚实宽广的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紧跟学术前沿,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
(四)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够适应学习、工作的需要。
第四条 学制与学分
博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3年。非定向博士研究生(档案以学生身份转入学校者),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定向博士研究生(档案未以学生身份转入学校者)的学习年限一般不少于4年,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29学分,其中理论教学20学分,实践与创新培养9学分。在培养期间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等工作。课程学习安排在前三个学期内完成,第四学期开始为科研及博士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第五条 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导师的专长和主导作用,同时注意发挥导师组的协调互补作用。博士研究生教育要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专业相适应的具有特色的培养模式。
第六条 培养环节
博士研究生培养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理论课程学习、实践与创新培养以及学位(毕业)论文写作。
第三章 课程设置与考核
第七条 入学教育与个人培养计划
(一)研究生学院和博士导师组负责组织新生在第一学期开学两周内完成入学教育,入学教育内容包括学科专业介绍、学科前沿教育等。
(二)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要求,结合本人的知识背景和研究方向,在入学三个月内完成在校期间的个人培养计划制定,并填写《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书》一式三份,研究生、导师各持一份,研究生学院备案一份。培养计划将是中期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并存入本人培养档案。
(三)博士研究生在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前,应首先熟悉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仔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培养要求。培养计划内容包括所学课程名称、经典文献阅读计划、在读期间实践教学、学术活动与科学研究的计划与安排、学位论文工作的阶段计划及基本要求等。
第八条 课程设置
(一)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包括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二)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科优势和特色,充分突出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
(三)必修课的设置应重点突出:拓宽专业基础理论和增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课程;学科前沿或研究课题所需要的理论专著、文献专题等课程;满足学科交叉融合所需要的相关课程。
(四)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设置,以拓展研究生学术视野,构建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
(五)每门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学分不超过3学分,每门专业课和选修课不得超过2学分,外国语每1学分设置24学时,其余课程每1学分设置16学时。
第九条 课程结构与学分配置
(一)必修课
必修课设置16学分,其中:
1、公共必修课4学分,共80学时,其中《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32学时;《英语》2学分,48学时。
2、专业基础课6学分,共96学时。设置3门课,每门2学分,32学时。
3、专业课6学分,共96学时。设置3门课,每门2学分,32学时。
(二)选修课
选修课设置至少4学分,其中:
1、指定选修课至少2学分,至少32课时。每门1-2学分,每个专业方向设置1-2门课。
2、任意选修课至少2学分,至少32课时。每门课1-2学分,选修1-2门课。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从各学科培养方案设计的课程中自主选修,学校鼓励博士生选修其它学科的方法论课程和学科方向课。
(三)补修课
以同等学力、跨学科考取的博士生和被导师认定为需要进行必要课程补修的博士生,需补修学科补修课。补修课程由导师根据相关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列课程确定,一般补修2-4门,每门课程按照32课时安排学习任务,列入培养计划。具体补修方式由导师组和导师确定,由导师指导完成学习过程。补修课程的考核在中期考核时进行。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第十条 教学组织
(一)必修课的教学由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安排。
(二)选修课、中期考核、学科补修课由各导师组组织进行。
(三)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及期末考试的成绩评定由任课教师负责组织、设计和考核。
第十一条 课程考核
(一)博士研究生应在每门课程结束时参加课程考核,在完成全部课程的教学学分后进行学科综合考试。
(二)课程考核方式分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撰写课程论文等方式。必修课中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由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其余课程和学科综合考试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鼓励教师创新考核方式,以充分考察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考核成绩采用100分制,必修课、选修课和学科综合考试成绩70分(含)以上为合格;跨学科补修课60分(含)以上为合格。
(四)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对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考核,并按一定比例将平时考核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平时考核成绩比例不超过30%。
第十二条 免试、缓考与重修
(一)免试:研究生可以根据校际协议跨校修读课程,课程结束后根据跨校修读院校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供的成绩单,经我校研究生学院审核后给予相应学分,可以免试。
(二)缓考:研究生因故不能参加考核,须持有关证明,经导师批准,报研究生学院审核同意后,可以缓考,并办理相关手续,参加下一年级该课程的考核。
(三)重修:研究生无故不参加考试,因事或考试不合格者,或缺课达到所修课程教学时数1/3者,均需进行重修,并办理相关手续,参加下一年级该课程的学习和考核。
第十三条 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在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后、学位论文开题之前进行,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由各导师组组织实施。中期考核的主要内容有:
(一)政治思想品德考核: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诚信等情况。
(二)培养计划执行考核:培养计划进展,课程学习及考核成绩等情况。
(三)外语考核:基础外语成绩,专业外语掌握程度等情况。
(四)学科综合考核:完成学科综合测评与考试等情况。
(五)文献阅读考核:阅读不少于100篇与选题相关的参考文献,外文文献原则上不少于50篇,写出20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就文献综述报告的内容准备30分钟左右的口头陈述,并回答考核小组的提问。
中期考核结果采用合格制,中期考核合格的博士研究生可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半年内申请第二次考核。第二次考核必须在第五学期完成,第二次考核不合格者,可以在半年后再进行一次考核,第三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
第十四条 成绩报送与存档
考试或考核结束后两周内,任课教师或考核小组负责人填写《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习成绩报告单》,并将研究生学习成绩报告单和试卷等资料按时报送研究生学院,由研究生学院归档保存。
第十五条 教学质量评价
每学期末研究生学院组织全体博士生进行网上评教,对任课教师、导师的考核参照《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和《山西财经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章 实践与创新培养
第十六条 博士研究生在完成规定课程学习的同时,还应根据个人培养计划进行相应的实践与创新培养环节。实践与创新是博士研究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指导教师要根据研究生个人特点,兼顾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
第十七条 实践与创新培养环节可以选择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期间进行,一般应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完成。
第十八条 实践与创新培养内容包括科学研究和实践教学两类。科学研究活动主要项目有撰写专业学术论文、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课题、参加专业学术报告等。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教学实践指参与“三助”岗中的助教活动等;社会实践主要指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本环节至少完成9学分。
(一)专业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在入学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要至少发表与本人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一致的学术论文2篇,并满足以下要求:
1、发表在A1级刊物记5学分,A2级刊物记4学分,A3级刊物记3学分,B1级刊物记2学分。
2、所发表论文必须以山西财经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且至少有一篇为研究生是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
3、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的学术论文按照研究生为第一作者计学分;第一作者为本校本学科教师,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的学术论文按1/2比例折算计学分;以其他合作方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只给第一作者研究生计学分。
专业学术论文至少完成3学分。
(二)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主持国家级(A4级及以上)项目记3学分,其中立项记2学分,结项记1学分;主持完成B1或B2级项目记2学分,主持完成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项目记2学分,其中立项记1学分,结项记1学分;参与导师组成员主持的B2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一项记1学分。学分认定以立项书、结项报告书,以及能证明研究生实际参与科研活动的已公开发表成果为依据。本环节至少完成2学分。
(三)专业学术报告: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且有学术论文被收录,记1学分;面向校内师生进行学术报告活动,记1学分;博士研究生进行学术报告须提前一个月向研究生学院提交学术报告题目及主要内容,经研究生学院审核安排后进行。本环节至少完成2学分。
(四)教学实践:协助导师或导师组成员参与硕士研究生或本科生助课20学时或辅导学生5人(含)以上,或参与所在专业学院组织的教学相关活动20学时,并提交教学实践报告,成绩合格记1学分。本项至少完成1学分。
(五)社会实践:社会实践采取集中和分散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结束后要提交5000字以上的调研报告或实践报告,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成绩以“合格”或“不合格”记,合格者记1学分。本项至少完成1学分。
第五章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
第十九条 博士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培养方案所要求的最低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后,进入博士学位(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自开题到完成,距离正式提交申请答辩,写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第二十条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选题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是一篇系统、完整和规范的专业性学术研究成果,是博士生本人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而取得的成果,或是通过具有新发现的探索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并以此为内容,在导师指导下撰写成的高质量学术论文。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水平是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是对研究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研究技能和研究方法掌握程度的集中反映,是博士生学识、素养和科研能力的综合展示。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选题应具有明确的学科背景和理论价值,注重科学性、创新性、开拓性和可行性,注重学科前沿研究的理论问题和对国家经济建设或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问题,其研究成果对特定社会经济领域具有实践价值或理论指导意义。鼓励博士生把论文选题与自己的知识积累、研究兴趣或专业特长相结合,与国家不同层级的科研课题或导师主持的研究课题相结合,使博士学位论文在本学科内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第二十一条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开题
导师组应在第四学期安排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研究生进行论文开题。开题报告内容包括:
(一)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即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分析等(附主要参考文献)。
(三)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论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可行性分析等。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
(六)论文的基本框架。
(七)论文的研究进度。
博士生本人要认真填写《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采用答辩方式进行,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工作由各导师组负责统一组织实施。学位论文开题答辩会由本学科领域的5-7位导师或具有教授职称的高级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进行,其中校外专家比例原则上不少于2/5,组长由校外专家担任。导师要列席开题答辩会。学位论文开题着重考察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创新性和可行性,除此之外,还要考察博士生对文献资料的把握情况,要求博士生阅读不少于100篇与选题相关的参考文献,应有相当数量的本专业外文文献,文献综述20000字左右;博士生要接受考核小组的答辩提问,答辩时间不少于30分钟。开题答辩专家小组要提出具体的修改和完善建议,并在开题报告中签署专家意见。
第二十二条 开题答辩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投票表决,决定开题合格或不合格。全体专家一致同意方为合格。开题不合格的博士生,至少应在3个月后方可重新开题,直至通过为止。
第二十三条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基本要求,包括规范性要求和质量要求,既要体现科学研究方面的规范性和质量要求,又要体现论文写作方面的规范性和质量要求。
第二十四条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研究与撰写过程,必须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不得抄袭或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有新见解或新发现,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字数不少于10万字。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执行《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
第二十五条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送审前,必须经过预答辩环节。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初稿完成后,经导师审阅,博士生可向所在学科导师组提出预答辩申请。根据博士生的研究方向和论文特点,导师组聘请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博导、教授5-7人(含)组成预答辩委员会进行预答辩,其中校外导师不少于3人,主任委员由校外专家担任。预答辩必须在毕业当年的3月15日前完成。
第二十六条 预答辩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做出预答辩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种。
合格:预答辩合格者,论文经完善、定稿并由导师审阅后可进入下一程序。
基本合格:预答辩基本合格者,需对论文进行必要修改,经导师审阅同意后可进入下一程序(须同时提交修改报告)。
不合格:预答辩不合格者,必须对论文进行全面修改,经导师审核,至少3个月后重新进行预答辩。
第二十七条 论文通过预答辩后,博士生必须及时提交学位(毕业)论文、预答辩决议等材料,办理论文评阅与答辩的申请手续,并提交学位(毕业)论文电子版至研究生学院。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在送审之前需经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检测合格的论文进行“双盲”评审。检测不合格的论文不能参加当期评审。“双盲”评审工作的实施,执行《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外审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 “双盲”合格的论文进入答辩程序。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由各导师组负责。答辩委员会由5-7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本学科领域的校内外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3人,主任委员必须由校外专家担任。答辩工作的具体实施,执行《山西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细则》。
第二十九条 经答辩委员会审议,通过论文答辩者准予毕业,并建议授予博士学位。校博士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授予博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的具体实施,执行《山西财经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办法》。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经2014年11月10日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通过,从2014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研究生学院负责解释。


一、培养目标
政治经济学专业隶属于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形态发展规律,论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探索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及其相应的经济思想的发展历史,通过对经验现实的抽象分析和整体综合,揭示经济规律及其基本性质的学科。
中国的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成为中国理论经济学学科研究和发展的重要特征;(2)现代经济学内部各学科方向之间的互相借鉴、渗透、交叉的趋势,以及理论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研究、交叉学科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加强;(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新的研究方向和分支学科,如演化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有新的发展;(4)随着理论经济学学科规范程度的提高,计量方法、数理方法、计算机模拟等方法,作为理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政治经济学专业以培养具有深厚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功底和实际分析能力、具有国际经济视野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的学术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具体要求是:第一,具有扎实的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遵纪守法,道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学术型人才;第二,系统掌握本学科前沿理论和方法,熟悉经济学领域的主要成果,能够科学地运用现代经济研究方法,独立从事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的科学工作者;第三,具有较高学术素养,能够熟练运用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二、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生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必须达到应有的专业素养和水平,申请人获得的知识必须建立在对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深刻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
为了能够有效地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需要熟练并牢固掌握理论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体系。
1.基础经济理论知识
政治经济学博士生需牢固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及其最新的研究成果,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需牢固掌握高级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在宏观经济学方面,应当能够深刻把握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基础模型及其研究方法。在微观经济学方面,应当掌握具体分析方法,为基本的经济分析提供科学的支持,同时要深刻理解和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能结合实际经济情况构造经济模型,开展实证研究,为经济预测提供可靠的依据。
不仅如此,政治经济学博士生还应熟练掌握世界经济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周期性波动和经济危机新的特点等,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有较深刻的了解,并能运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对世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经济发展提出合理的理论建议。
2.研究方法
政治经济学博士生应掌握系统的理论经济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历史分析和辩证分析方法,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具备较强的逻辑推导能力与相应的数理知识。
3.外语能力
政治经济学博士生必须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特殊学科方向可根据本学科特点要求博士学位攻读者熟练掌握第二外语),能够用外语准确表达学术理念和思想,与外籍学者用外语进行顺畅沟通。博士生应具备在国际专业期刊发表外文文章、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独立专题演讲的能力。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生培养的宗旨是教育和训练出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诚实可靠、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并具有强烈科学责任感的科研工作者。博士生需要具有下述基本的学术素养:
具有热爱祖国、执著敬业、勇于创新、攀登高峰的开拓进取精神,具有探索求真、科学取证的求实精神。
博士生应是有着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厚的专门知识并具备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先人才。博士生应学风严谨、品德良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除了具备较强的学术素养,博士生还应当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科学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有基本的估计。
2.学术道德:博士生要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博士生必须落实并强化遵循学术道德的意识。在校期间,博士生必须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及学术道德规范。除此之外,博士生应诚实客观,严谨认真,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探索求新,维护科学诚信。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生要具有把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能够批判性地阅读理论经济学文献和某一专门领域中的原始论文,能够阅读发表在理论经济学领域刊物上的论文。
熟练掌握理论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理论演讲轨迹和学术渊源;能够顺利地领会、理解、掌握、巩固和理论经济学相关学科方向的专业知识,通过导师指导、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提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必须具备方法论知识,熟练掌握唯物辩证法、数理经济学方法等理论经济学研究的必备方法。
具有系统地整理、识别有关理论研究和现实重大问题分析的信息源的能力,并能有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2.学术鉴别能力
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生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同时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他们是学术鉴别能力的基础。
博士生的学术鉴别能力表现在申请人对自己或别人的理论研究成果有合适的判断。要能够对各种理论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能够对重大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能够为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博士生的学术鉴别能力表现在能够就已有的、相似的或不同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研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做出判断。能够确定新的前沿问题,理解所要进行的研究怎样、在哪里和以什么方式能够增加已有的经济学知识。
3.科学研究能力
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至少应包括:阅读理论文献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导论证、分析与综合归纳的能力,以及写作与表达的能力等。
能够在合适的层面上提出理论问题,能够对理论探讨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应当具有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能够独立设计研究项目,设定理论模型,并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的推理和论证,能够有效地搜集、处理和评价数据,并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4.学术创新能力
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生要具有创新性思考的能力,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够对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批判、综合,并形成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新的理论。
要具有发现未知的研究领域或在已知的研究领域发现尚未研究或虽被研究但研究得不够深入、全面的问题的能力;应当具有能够创新研究方法的能力以及发现与运用新的证明或论证材料的能力。
5.学术交流能力
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生应经常参与撰写与经济性相关的学术报告,参加地区性的、全国性的或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以便有机会与同行建立广泛的联系,参与科学讨论,充分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和专业能力。
6.其他能力
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生大多会在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需具备全面系统的教学能力,以适应将来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
三、研究方向
1.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
2.资源型经济转型理论与升级研究
3.现代企业理论与资本运营研究
4.经济史与晋商研究
5.世界经济理论与风险控制研究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四章 实践与创新培养”要求执行。
六、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五章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执行;撰写格式按照《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执行。


附表:
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课程归属
备注
公共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2
第1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4学分
英语
2
48
第1学期
经贸外语学院
专业基础课
高级宏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研究生学院
6学分
高级微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高级计量经济学
2
32
第1学期
专业课
经济学理论前沿与方法
2
32
第2学期
导师组
6学分
资本论与当代经济思潮
2
32
第2学期
世界经济与风险控制
2
32
第2学期
指定选修课
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
2
32
第3学期
导师组
2学分
企业理论与资本运营
2
32
第3学期
资源型经济转型理论与政策
2
32
第3学期
任意选修课
现代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
2
32
第3学期
导师组
2学分
跨专业方向自选课程
2
32
自选
实践与创新
专业学术论文 3学分;
科学研究项目 2学分;
专业学术报告 2学分;
教学实践 1学分;
社会实践 1学分;
9学分
总学分
29学分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学、区域经济基本理论和数理、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能够运用规范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区域经济理论,对区域经济重点领域、我国区域经济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创新性观点,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独特的研究视角与创新能力。
二、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系统掌握区域经济学基础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基本理论,了解区域经济领域前沿文献和学科动态;具备全面的数理知识与较强的逻辑推导能力,掌握经典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和区域经济常用分析工具,具备系统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定期参与学校或学院的博士研讨班,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会议;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具备创新和理论应用能力,具有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具备从各种文献获取区域经济学前沿动态的能力,具备对“研究问题、研究过程、已有成果”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具备提出问题、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并有一定组织协调的能力,具备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创新能力,具备学术交流能力以及一定的经济学教学能力。
三、研究方向
1.资源型经济转型
2.城乡协调发展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四章 实践与创新培养”要求执行。
六、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五章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执行;撰写格式按照《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执行。


附表:
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课程归属
备注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2
第1学期
4学分
英语
2
48
第1学期
专业基础课
高级微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研究生学院
6学分
高级宏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高级计量经济学
2
32
第1学期
专业课
现代城市和区域经济学
2
32
第2学期
导师组
6学分
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
2
32
第2学期
导师组
产业结构理论
2
32
第2学期
导师组
选修课
指定选修课
资源型经济转型专题
2
32
第3学期
导师组
2学分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2
32
第3学期
导师组
任意选修课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2
32
第3学期
导师组
2学分
城市经济学
2
32
第3学期
导师组
实践与创新
专业学术论文 3学分;
科学研究项目 2学分;
专业学术报告 2学分;
教学实践 1学分;
社会实践 1学分;
9学分
总学分
29学分


一、培养目标
(一)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公正,德才兼备;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一定的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能够熟练运用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外语写作能力、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够适应学习、工作的需要。
二、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须具备坚实宽广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掌握数理统计等方法学科知识基础上,着重学习相关高等经济学和财政学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具备把经济学理论知识、科学的经验研究方法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有效地解释经济现象及其规律。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基础经济理论知识。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
2.研究方法。需要具备全面的数理知识与较强的逻辑推导能力,对解决现实问题能提出创新性的观点;从事实证分析和研究的博士生,应掌握经典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应用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专业基础知识。通晓本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重点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发展现状以及前沿问题,了解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4.研究领域的专业文献。需要广泛阅读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的专业论文,以了解具体研究领域的科研动态、科研发展方向和学术前沿,并应以批判的态度,甄别论文作者的相应观点与结论。
5.外语水平。必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以英语为主),具备较强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二)获本专业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应具备崇尚科学精神,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并有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尊重科学研究,尊重知识产权。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遵从研究伦理;具有创新能力和理论应用的能力,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在专业领域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开展创新性思维,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广泛地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意识,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学术交流与会议。
2.学术道德:应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落实并强化遵循学术道德的意识;应诚实客观,严谨认真,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探索创新,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科学诚信。
(三)获本专业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应具有从各种文献获取经济学和财政学相关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并掌握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研究成果的规范路径和程序。
2.学术鉴别能力:研究生应具备对“研究问题、研究过程、已有成果”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具备提出富有价值的研究主题、选择和设计适合的理论研究方法或实证研究方法开展独立研究、组织协调必要的人力、物力从而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科学研究能力。
4.学术创新能力:具有在专业领域开展创新性思考、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和取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
5.学术交流能力:具有参加校内外相关领域学术会议,与专家进行讨论、交换意见和建议,进行专题论文发表等经历。
6.教学能力:具备全面系统的教学能力,以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研究方向
1.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
2.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
3.区域财政管理研究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四章 实践与创新培养”要求执行。
六、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五章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执行;撰写格式按照《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执行。


附表:
财政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课程归属
备注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2
第1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4学分
英语
2
48
第1学期
外语学院
专业基础课
高级宏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研究生学院
6学分
高级微观经济学
2
48
高级计量经济学
2
32
专业课
高级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
2
32
第2学期
导师组
6学分
高级税收理论与制度研究
2
32
高级财政收支理论研究
2
32
选修课
指定选修课
中西方财政理论与政策比较研究
2
32
第3学期
导师组
选修2学分
税收体制改革与理论前沿研究
2
32
区域财政管理与前沿理论研究
2
32
任意选修课
任意选修课至少2学分,至少32课时。选修1门课。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从各学科培养方案设计的课程中自主选修。
第3学期
2学分
实践与创新
专业学术论文 3学分;
科学研究项目 2学分;
专业学术报告 2学分;
教学实践 1学分;
社会实践 1学分;
财金学院
9学分
总学分
29学分


一、培养目标
(一)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公正,德才兼备;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一定的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能够熟练运用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外语写作能力、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够适应学习、工作的需要。
二、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金融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必须具备坚实宽广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深入系统的金融学专业知识和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掌握数理统计等方法学科知识基础上,着重学习相关高等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具备把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知识、科学的经验研究方法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有效地解释经济金融现象及其规律。金融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基础经济理论知识。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
2.研究方法。从事金融学专业理论研究的博士生,需要具备全面的数理知识与较强的逻辑推导能力,对解决现实问题能提出创新性的观点;从事金融学实证分析和研究的博士生,应掌握经典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应用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金融学专业基础知识。通晓金融学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重点掌握金融学专业基础理论、发展现状以及前沿问题,了解金融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4.研究领域的专业文献。需要广泛阅读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的专业论文,以了解具体研究领域的科研动态、科研发展方向和学术前沿,并应以批判的态度,甄别论文作者的相应观点与结论。
5.外语水平。必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以英语为主),具备较强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二)获本专业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应具备崇尚科学精神,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并有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尊重科学研究,尊重知识产权。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遵从研究伦理;具有创新能力和理论应用的能力,具备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基础理论和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在金融学专业领域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开展创新性思维,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广泛地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意识,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学术交流与会议。
2.学术道德:应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落实并强化遵循学术道德的意识;应诚实客观,严谨认真,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探索创新,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科学诚信。
(三)获本专业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应具有从各种文献获取经济学和金融学相关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并掌握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研究成果的规范路径和程序。
2.学术鉴别能力:研究生应具备对“研究问题、研究过程、已有成果”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具备提出富有价值的研究主题、选择和设计适合的理论研究方法或实证研究方法开展独立研究、组织协调必要的人力、物力从而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科学研究能力。
4.学术创新能力:具有在金融学专业领域开展创新性思考、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和取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
5.学术交流能力:具有参加校内外相关领域学术会议,与专家进行讨论、交换意见和建议,进行专题论文发表等经历。
6.教学能力:具备全面系统的教学能力,以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研究方向
1.山西票号与金融史研究
2.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
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四章 实践与创新培养”要求执行。
六、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五章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执行;撰写格式按照《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执行。


附表:
金融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课程归属
备注
公共
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2
第1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4学分
英语
2
48
第1学期
经贸外语学院
专业基础课
高级微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研究生学院
6学分
高级宏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研究生学院
高级计量经济学
2
32
第1学期
研究生学院
专业课
高级宏观金融理论
2
32
第2学期
导师组
6学分
高级微观金融理论
2
32
第2学期
导师组
中国金融理论演进与金融改革
2
32
第2学期
导师组
指定
选修课
金融票号史与宏观金融研究
2
32
第3学期
导师组
2学分
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
第3学期
导师组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
第3学期
导师组
任意
选修课
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开设的方法论课程和学科方向课至少2学分
2学分
实践与创新
专业学术论文 3学分;
科学研究项目 2学分;
专业学术报告 2学分;
教学实践 1学分;
社会实践 1学分;
9学分
总学分
29学分


一、培养目标
(一)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公正,德才兼备;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一定的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能够熟练运用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外语写作能力、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够适应学习、工作的需要。
二、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须具备坚实宽广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掌握数理统计等方法学科知识基础上,着重学习相关高等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具备把经济学理论知识、科学的经验研究方法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有效地解释经济现象及其规律。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基础经济理论知识。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
2.研究方法。需要具备全面的数理知识与较强的逻辑推导能力,对解决现实问题能提出创新性的观点;从事实证分析和研究的博士生,应掌握经典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应用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专业基础知识。通晓本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重点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发展现状以及前沿问题,了解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4.研究领域的专业文献。需要广泛阅读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的专业论文,以了解具体研究领域的科研动态、科研发展方向和学术前沿,并应以批判的态度,甄别论文作者的相应观点与结论。
5.外语水平。必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以英语为主),具备较强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二)获本专业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应具备崇尚科学精神,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并有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尊重科学研究,尊重知识产权。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遵从研究伦理;具有创新能力和理论应用的能力,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在专业领域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开展创新性思维,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广泛地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意识,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学术交流与会议。
2.学术道德:应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落实并强化遵循学术道德的意识;应诚实客观,严谨认真,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探索创新,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科学诚信。
(三)获本专业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应具有从各种文献获取经济学和金融学相关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并掌握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研究成果的规范路径和程序。
2.学术鉴别能力:研究生应具备对“研究问题、研究过程、已有成果”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具备提出富有价值的研究主题、选择和设计适合的理论研究方法或实证研究方法开展独立研究、组织协调必要的人力、物力从而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科学研究能力。
4.学术创新能力:具有在专业领域开展创新性思考、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和取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
5.学术交流能力:具有参加校内外相关领域学术会议,与专家进行讨论、交换意见和建议,进行专题论文发表等经历。
6.教学能力:具备全面系统的教学能力,以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研究方向
1.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2.流通产业发展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四章 实践与创新培养”要求执行。
六、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五章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执行;撰写格式按照《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执行。


附表:
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课程归属
备注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2
第1学期
4学分
英语
2
48
第1学期
专业基础课
高级微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研究生学院
6学分
高级宏微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高级计量经济学
2
32
第1学期
专业课
产业组织理论
2
32
第2学期
导师组
6学分
产业结构理论
2
32
第2学期
产业规制与政策
2
32
第2学期
选修课
指定选修课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前沿
2
32
第3学期
导师组
2学分
流通产业发展研究
2
32
第3学期
任意选修课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
2
32
第3学期
2学分
或经导师同意任选一门
2
32
实践与创新
专业学术论文 3学分;
科学研究项目 2学分;
专业学术报告 2学分;
教学实践 1学分;
社会实践 1学分;
9学分
总学分
29学分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博士生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应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复杂经济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能力。
二、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经济学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和高级微观经济学等基本理论。
2、数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包括高级计量经济学、高级数理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以及其它数量经济方法。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经济学基础理论和数量经济学方法功底深厚,能够依据中国实际构建理论和实证模型,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能力。
2、学术道德
治学态度严谨,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坚持实事求是。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能够熟练运用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外语写作能力、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2、学术鉴别能力
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新进展,能够对相关学术成果的水平做出正确评价。
3、科学研究能力
对拟研究的问题有独到见解,并且具有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结合实际,科学、正确地应用计量经济学和其它数量分析工具进行实证分析。
三、研究方向
1、计量经济模型及应用
2、家庭消费行为的理论及实证分析。
研究方向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导师重点研究任务进行调整。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四章 实践与创新培养”要求执行。
六、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五章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执行;撰写格式按照《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执行。


附表:
数量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课程归属
备注
公共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2
第1学期
4学分
英语
2
48
第1学期
专业
基础课
高级微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研究生学院
6学分
高级宏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高等数理统计学
2
32
第1学期
专业课
高级计量经济学
2
32
第1学期
导师组
6学分
数量经济学专题
2
32
第2学期
计量经济模型及应用
2
32
第2学期
指定选修课
国民经济核算分析
2
32
第3学期
导师组
2学分
消费经济学前沿专题
32
第3学期
资源型经济前沿专题
32
第3学期
任意选修课
在相近学科开设的博士生课程中选修1门;
2学分
实践与创新
专业学术论文 3学分;
科学研究项目 2学分;
专业学术报告 2学分;
教学实践 1学分;
社会实践 1学分;
9学分
总学分
29学分
注:指定选修课采取一门课多个专题、多个老师授课形式,任课教师按专题内容采取滚动式方式确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数理分析能力,系统掌握金融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德才兼备,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具有坚实宽广的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紧跟学术前沿,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
(四)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够适应学习、工作的需要。
三、研究方向
(1)金融风险管理
(2)金融资产定价
(3)公司金融
四、课程设置
金融工程博士学位的总学分为29学分,其中必修课16学分,选修课4学分,实践与创新培养9学分,毕业论文不计学分。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实践与创新培养内容包括科学研究和实践教学两类。科学研究活动主要项目有撰写专业学术论文、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课题、参加专业学术报告等。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教学实践指参与“三助”岗中的助教活动等;社会实践主要指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
六、学位(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毕业)论文基本要求,包括规范性要求和质量要求,既要体现科学研究方面的规范性和质量要求,又要体现论文写作方面的规范性和质量要求。
1、规范性要求: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执行《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字数10万字。
2、质量要求:
(1)博士学位(毕业)论文选题应具有明确的学科背景和理论价值,注重科学性、创新性、开拓性和可行性,注重学科前沿研究的理论问题和对国家经济建设或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问题,其研究成果对特定社会经济领域具有实践价值或理论指导意义。
(2)博士学位(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必须反映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应当是在广泛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筛选相关信息总结归纳形成。
(3)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采用定性或定量、归纳或演绎等方法,必须保持内在逻辑的一致和逻辑推论与经验事实的一致。
(4)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应是一篇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做出原创性知识贡献的学术作品;这种贡献应当体现在对本专业领域中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和思想或新的研究方法的创新,也可以是某些理论在解决社会经济活动中新的应用。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必须对现有知识体系有重要贡献或者为实践活动提供创新性视角,对新现象的分析或对旧现象的新解释。
(5)学位(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6)通过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并经过学位(毕业)评定委员会审定合格。


金融工程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课程归属
备注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2
第1学期
研究生学院
4学分
英语
2
48
第1学期
研究生学院
专业基础课
高级宏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研究生学院
6学分
高级微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研究生学院
高级计量经济学
2
32
第1学期
研究生学院
专业课
宏观金融工程理论
2
32
第2学期
导师组
6学分
金融资产定价理论
2
32
第2学期
金融随机分析
2
32
第2学期
选修课
指定选修课
高级金融风险管理
2
32
第3学期
导师组
2学分
公司金融理论
2
32
第3学期
任意选修课
从各学科培养方案设计的课程中自主选修,学校鼓励博士生选修其它学科的方法论课程和学科方向课。
2
32
1-4学期
相关学科
2学分
实践与创新
专业学术论文 3学分;
科学研究项目 2学分;
专业学术报告 2学分;
教学实践 1学分;
社会实践 1学分;
导师组
9学分
总学分
29学分

注: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学生需补修《金融工程理论与方法》、《投资理论与实务》两门课程,在第1-4学期完成,不计学分。


一、培养目标
(一)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公正,德才兼备;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法治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经济学与法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法律经济学专门知识;熟练掌握经济学和法学的学术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国内外法律经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一定的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能够熟练运用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外语写作能力、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够适应学习、工作的需要。
二、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须具备坚实宽广的经济学和法学基础理论、深入系统的法律经济学专业知识和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掌握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基础上,着重学习相关经济学和法学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能够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手段解释、分析、评价现行法律制度、法律关系以及不同法律规则的有效性,预测合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立法与法律制度走向与实施效率趋势。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经济学和法学基础理论。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经济法学等。
2.研究方法。需要具备全面的数理知识与较强的逻辑推导能力,对解决现实问题能提出创新性的观点;从事实证分析和研究的博士生,应掌握经典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应用经济理论和法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专业基础知识。通晓法律经济学的历史发展过程,重点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发展现状以及前沿问题,了解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4.研究领域的专业文献。需要广泛阅读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的专业论文,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典型案例,以批判的态度,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5.外语水平。必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以英语为主)。
(二)获本专业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应具备崇尚科学精神,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并有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尊重科学研究,尊重知识产权。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遵从研究伦理;具有创新能力和理论应用的能力,能够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开展创造性思维,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广泛地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意识,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学术交流与会议。
2.学术道德: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落实并强化遵循学术道德的意识;应诚实客观,严谨认真,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探索创新,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科学诚信。
(三)获本专业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应具有从各种文献获取经济学和法学相关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并掌握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研究成果的规范路径和程序。
2.学术鉴别能力:具备对“研究问题、研究过程、已有成果”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能够提出富有价值的研究主题,选择和设计适合的理论研究方法或实证研究方法开展独立研究,收集、选取最新资料,组织协调必要的人力、物力从而保证研究顺利。
4.学术创新能力:具有在专业领域进行创新性思考、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和取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
5.学术交流能力:具有参加校内外相关领域学术会议,与专家进行讨论、交换意见和建议,发表专题论文等经历。
6.教学能力:具备全面系统的教学能力,以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研究方向
1.合作经济法治研究
2.区域经济法治研究
3.资源经济法治研究
4.环境治理法治研究
5.财税法治研究
6.金融法治研究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四章 实践与创新培养”要求执行。
六、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五章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执行;撰写格式按照《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执行。


附表:
法律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课程归属
备注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2
第1学期
4学分
英语
2
48
第1学期
专业基础课
高级微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研究生学院
6学分
高级宏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高级计量经济学
2
32
第1学期
专业课
法律经济学专题
2
32
第2学期
导师组
6学分
经济法学专题
2
32
第2学期
环境资源法学专题
2
32
第2学期
选修课
指定选修课
合作社法学专题
2
32
第3学期
导师组
2学分
生态文明法治专题
2
32
第3学期
财税法学专题
2
32
第3学期
任意选修课
法理学专题
1
32
第3学期
导师组
2学分
宪法行政法学专题
1
32
第3学期
民商法学专题
1
32
第3学期
在其它学科培养方案设计的课程中选修
1
32
第3学期
实践与创新
专业学术论文 至少完成3学分
科学研究项目 至少完成2学分
专业学术报告 至少完成2学分
教学实践 至少完成1学分
社会实践 至少完成1学分
9学分
总学分
29学分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高级统计方法,具有独立学术研究能力,有定量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专业特长,具有解决比较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能力的经济统计学博士。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学生可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二、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经济学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等基本理论。
2、统计学理论。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理论,经济统计学理论,统计学各种流派、观点和学说。
3、各种高级统计方法。包括计量经济方法,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统计调查、推断和分析方法,统计指数方法、统计综合评价方法以及相关的其它统计和数学方法。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博士生应具备崇尚科学精神,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并有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尊重科学研究,尊重知识产权。能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具有创新思维,能够产生创新性成果,能够把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2、学术道德
博士生应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诚实客观,严肃认真,坚持真理。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博士生应该具有从各种文献获取本专业相关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研究文献。有较强的外语口语、写作和查阅外文文献的能力。
2、学术鉴别能力
博士生应具备对学术问题进行就职判断的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
博士生应具备深入挖掘重要问题和科研选题的能力,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团队协作和学术研究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计算机程序的编写能力、专业软件应用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目前设立三个研究方向:
1、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
2、经济统计方法应用
3、数理统计方法应用
研究方向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导师重点研究任务进行调整。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四章 实践与创新培养”要求执行。
六、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五章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执行;撰写格式按照《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执行。


附表:
统计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课程归属
备注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2
第1学期
4学分
英语
2
48
第1学期
专业基础课
高等数理统计学
2
48
第1学期
统计学院
6学分
高级宏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研究生学院
计量经济模型应用
2
32
第1学期
统计学院
专业课
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
2
32
第2学期
导师组
6学分
经济统计学方法论
2
32
第2学期
数理统计学方法论
2
32
第2学期
选修课
指定选修课
经济统计学前沿专题
2
32
第3学期
导师组
2学分
数理统计学前沿专题
32
第3学期
SNA前沿专题
32
第3学期
任意选修课
在全校开设的博士生课程中选择;
2学分
实践与创新
专业学术论文 3学分;
科学研究项目 2学分;
专业学术报告 2学分;
教学实践 1学分;
社会实践 1学分;
9学分
总学分
29学分
注:指定选修课采取一门课多个专题、多个老师授课形式,任课教师按专题内容采取滚动式方式择优确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系统掌握会计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创新研究能力,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会计教学和研究以及大型企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高级会计人才。具体表现:
1.具备扎实、深厚的会计学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会计学科的学术研究范式和前沿研究动态。
2.系统掌握会计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提炼科学问题,围绕会计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
3.了解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能独立承担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促进会计学教育和实践的发展。
二、基本要求
(一)获得会计学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掌握工商管理学各学科方向的基本理论、前沿研究动态和主要研究范式,包括公司治理、生产与运营、物流与配送、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会计与审计、财务与税收、资本市场与投资、企业战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互联网、商业伦理与商法等,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发现、研究和解决会计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熟悉国内外会计研究的历史、现状、趋势和前沿动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会计学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能够结合会计实践提炼科学问题,并在会计领域独立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3.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统计学、运筹学等基础理论;掌握理论建模、实证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数理分析方法以及案例分析、项目研究等应用研究方法;掌握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以及数据库处理技术。
4.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能熟练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会计学文献,撰写会计学论文并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二)获得会计学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1)崇尚科学,热爱学术研究,谨守学术道德。确立科学研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探求真理的决心和勇气;具有宽厚的人文素养,尊重客观事实,遵循客观规律,遵守学术道德规范,遵守研究伦理,维护知识产权,保持严谨的求是风格;抱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学术态度,树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精神;能够胸怀祖国、纵观全球、学贯中西、锐意进取,立志于传承和开拓会计学术研究。
(2)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精深的专业知识、宽广的研究视野、敏锐的科研思维、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研作风。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提炼会计研究问题并从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思路,具有独立主持较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在会计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善于在研究选题、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并能够在某一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会计问题研究上作出独创性贡献。
(3)掌握会计学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外语科研文献阅读能力,能够正确运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进行国际间的口头和书面形式的学术交流。
2.学术道德
博士生应当恪守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讲究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要修身正己,忠于真理、探求真知,潜心研究,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反对抄袭剽窃,反对一稿多投,反对弄虚作假,反对粗制滥造和重复研究,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三)获得会计学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具有掌握会计学术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熟悉会计学的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文献,了解会计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信息,熟练掌握文献资料和会计研究所需数据的收集、归类、整理、评述和计算方法。能够通过阅读最新学术期刊、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及时了解和掌握会计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从而保障学术研究选题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保障文献参考资料选择和文献综述的历史性和及时性,保障研究内容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保障研究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保障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学术鉴别能力。能够对会计领域相关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进行合理评估,对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恰当评价,对已有成果与该研究的相关性进行有效分析,对研究的总体价值和创新性进行客观说明,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可行的改进方法。
3.科学研究能力。针对理论发展前沿以及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能够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并独立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在学术合作中,能够与他人紧密合作,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在课题调研和举办学术会议等实践活动中,具有良好的协调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
4.学术创新能力。善于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思考,从新的研究视角对原有问题或理论进行系统性评述或批判性分析,并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实现对传统理论的改进、提升和发展;能够在科学的分析框架下,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深化会计研究的内涵并拓展其研究边界;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新现象,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原理或理论解释;能够应用信息分析技术以及新数据,对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探索会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5.学术交流能力。掌握会计学基本的学术交流规范,能够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促使信息、思想、观点得到顺畅有效沟通。能够独立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并宣读自己的研究咸果,并与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三、研究方向
1.现代会计理论研究
2.现代审计理论研究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四章 实践与创新培养”要求执行。
六、学位(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五章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执行;撰写格式按照《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执行。


附表:
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课程归属
备注
公共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2
第1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4学分
英语
2
48
第1学期
经贸外语学院
专业基础课
高级微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研究生学院
6学分
高级宏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高级管理学
2
32
第1学期
专业课
高级会计理论研究
2
32
第2学期
导师组
6学分
高级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2
32
第2学期
高级审计理论研究
2
32
第2学期
指定选修课
证券市场与资本运作研究
1
16
第3学期
导师组
2学分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1
16
第3学期
任意选修课
经典文献导读与研究方法
1
16
第3学期
导师组
2学分
其他专业所开课程中任选
1
16
第3学期
相关学院
实践与
创新
专业学术论文 3学分
科学研究项目 2学分
专业学术报告 2学分
教学实践 1学分
社会实践 1学分
9学分
总学分
29学分
注:以同等学力、跨学科考取的博士生和被导师认定为需要进行必要课程补修的博士生,需补修学科补修课。补修课程由导师根据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列课程确定,一般补修2-4门,每门课程按照32课时安排学习任务。


一、培养目标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德才兼备,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系统掌握坚实宽厚的企业管理专业理论基础,完整掌握企业管理学理论体系,熟练扎实的运用管理研究方法,准确把握企业管理学的发展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承担本学科较大科研项目的研究能力和对复杂的企业管理进行创新并进行实证研究能力。
(三)能够熟练运用外语阅读企业管理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外语写作能力、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够适应学习、工作的需要。
二、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企业管理专业培养的博士生是系统掌握企业管理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高级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备扎实、深厚和系统的管理学科理论基础,并了解国内外企业管理专业的学术研究范式和前沿研究动态;二是不仅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而且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提炼科学问题,开展相关的学科研究和创新性研究;三是了解企业管理的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能独立承担本学科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促进管理学教育和实践的发展。
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应具备如下基本知识结构:
(1)掌握企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前沿研究的动态和主要研究范式,包括企业战略、公司治理、生产与运营、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商业伦理与经济法等,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发现、研究和解决本学科某一或某些专业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掌握所在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趋势和前沿研究动态,深入理解与把握企业管理专业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能够结合管理实践提炼科学问题,并在该领域独立地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3)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管理心理学或组织行为学等基础理论,掌握统计学、运筹学和数学分析方法,如理论建模、实证研究和实验研究等,以及主要的应用研究方法,如案例分析、项目研究等,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数据库处理技术。
(4)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能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文献,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语撰写论文并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二)获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1)崇尚科学,热爱学术研究,谨守学术道德。确立科学研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探求真理的决心和勇气;具有宽厚的人文素养,尊重客观事实,遵循客观规律,遵守学术道德规范,遵守研究伦理,维护知识产权,保持严谨的求是风格,抱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学术态度,树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精神;能够胸怀祖国、纵观全球、学贯中西、锐意进取,立志于传承和开拓企业管理专业的学术研究。
(2)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精深的专业知识、宽广的研究视野、敏锐的科研思维、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研作风,能够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独立地提炼企业管理专业研究问题,并从多学科的研究视角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思路,具有独立主持较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在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在研究选题、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从而在某一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管理问题研究上作出某种独创性的贡献。
(3)掌握企业管理专业主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能熟练地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外语科研文献阅读能力,能进行国际间的口语和书面形式的学术交流,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一门主要外语撰写学术论文。
2.学术道德
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必须遵循学术道德的意识。博士生应当恪守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讲究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修身正己,忠于真理、探求真知,潜心研究,学风严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反对抄袭剽窃,反对一稿多投,反对弄虚作假,反对粗制滥造和重复研究,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三)获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具有掌握企业管理专业学术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熟悉企业管理专业的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文献,了解所在专业及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信息;能够通过阅读最新学术期刊、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从而保障学术研究选题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保障文献参考资料的选择和文献综述的历史性和及时性,保障研究内容的理论价值和应用研究,保障研究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保障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熟练掌握企业管理专业文献整理方法和数据收集方法。熟练掌握文献资料的收集、归类、整理和评述的方法;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研究所需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和计算方法。
2.学术鉴别能力
能够对企业管理专业领域相关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能对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恰当的评价;能对已有成果与该研究的相关性进行充分有效的分析说明;能对研究的总体价值和创新性进行可靠的评估,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可行的改进方法。
3.科学研究能力
针对理论发展前沿以及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能够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能够独立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在学术合作中,能够与他人紧密合作,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在课题调研和举办学术会议等实践活动中,具有良好的协调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
4.学术创新能力
善于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思考,从新的研究视角对原有问题或理论进行系统性的评述或批判性的分析;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实现对传统理论的改进、提升和发展;能够在科学的分析框架下,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深化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的内涵并拓展其研究的边界;能够在中国特有的历史发展背景下,深入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发展与管理的新现象,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原理或理论解释;能够应用信息分析技术以及新数据,对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探索企业管理专业的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5.学术交流能力
掌握企业管理专业基本的学术交流规范,能够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使得信息、思想、观点得到顺畅有效沟通。能够独立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并宣读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与自己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同行进行交流。
三、研究方向
1.企业战略管理
2.组织理论与网络组织
3.人资资源管理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四章 实践与创新培养”要求执行。
六、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五章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执行;撰写格式按照《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执行。
附表:
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课程归属
备注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2
第1学期
马列学院
4学分
英语
2
48
第1学期
经贸学院
专业基础课
高级微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管科学院
6学分
高级计量经济学
2
32
第1学期
经济学院
高级管理学
2
48
第1学期
统计学院
专业课
战略管理研究
2
32
第2学期
导师组
6学分
组织理论研究
2
32
第2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
32
第2学期
选修课
指定选修课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2
32
第3学期
导师组
2学分
网络组织治理
2
32
第3学期
薪酬管理与劳资关系理论
2
32
第3学期
任意选修课
管理研究方法
2
32
第3学期
管科学院
2学分
高级技术管理学
2
32
第3学期
管科学院
高级宏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数理统计方法应用
2
32
第3学期
统计学院
实践与创新
专业学术论文 3学分;
科学研究项目 2学分;
专业学术报告 2学分;
教学实践 1学分;
社会实践 1学分;
9学分
总学分
29学分


一、培养目标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本学科培养的博士生是扎实系统地掌握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备扎实、深厚和系统的管理学科理论基础,并了解国内外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的学术研究范式和前沿研究动态;二是不仅系统掌握管理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而且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提炼科学问题,开展相关的学科研究和创新性研究;三是了解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的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能独立承担本学科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促进管理学教育和实践的发展。
(三)能够熟练运用外语阅读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的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外语写作能力、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够适应学习、工作的需要。
二、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结构
1.掌握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各方向的基本理论、前沿研究的动态和主要研究范式,包括公司治理、生产运营、物流与派送、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会计与审计、财务与税收、资本市场与投资、企业战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商业伦理与商法等,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发现、研究和解决本学科某一或某些专业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掌握所在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趋势和前沿研究动态,深入理解与把握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能够结合管理实践提炼科学问题,并在该领域独立地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3.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或组织行为学等基础理论,掌握统计学、运筹学和数理分析方法,如理论模型、实证研究和实验研究等,以及主要的应用研究方法,如案例分析、项目研究等,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数据库处理技术。
4.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能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外文文献,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语撰写论文并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1)崇尚科学,热爱学术研究,谨守学术道德。确立科学研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探求真理的决心和勇气;具有宽厚的人文素养,尊重客观事实,遵循客观规律,遵守学术道德规范,遵守研究伦理,维护知识产权,保持严谨的求是风格,抱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学术态度,树立“独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精神;能够胸怀祖国、纵观全球、学贯中西、锐意进取,立志于传承和开拓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的学术研究。
(2)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精深的专业知识、宽广的研究视野、敏锐的科研思维、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研作风,能够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独立地提炼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问题,并从多学科的研究视角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思路,具有独立主持科研项目的能力;在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在研究选题、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从而在某一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管理问题研究上作出某种独创新性的贡献。
(3)掌握本学科主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熟练地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外语科研文献阅读能力,能进行国际间的口头和书面形式的学术交流,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一门主要外语撰写学术论文。
2.学术道德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博士生必须落实并强化学术道德的意识。博士生应当恪守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讲究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修身正己,忠于真理,探求真知,潜心研究,学风严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反对抄袭剽窃,反对一稿多投,反对弄虚作假,反对粗制滥造和重复研究,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具有掌握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熟悉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的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文献,了解所在专业及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信息;能够通过阅读最新的学术期刊、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及时了解和掌握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从而保证研究选题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保障文献参考资料的选择和文献综述的历史性和及时性,保障研究内容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保障研究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保障研究方法规范性和科学性。
2.学术鉴别能力:能够对本学科领域相关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能对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恰当的评价;能对已有的成果与该研究的相关性进行充分有效的分析说明;能对研究的总体价值和创新性进行可靠的评估,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可行的改进方法。
3.科学研究能力:针对理论发展前沿以及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能够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能够独立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在学术合作中,能够和他人紧密合作,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在课题调研和举办学术会议等实践活动中,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4.学术创新能力:善于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思考,从新的研究视角对原有问题或理论进行系统性的评述或批判性的分析;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实现对传统理论的改进、提升和发展;能够在科学的分析框架下,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深化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研究的内涵并拓展其研究的边界;能够在中国特有的历史发展背景下,深入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发展与管理的新现象,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原理或理论解释;能够应用信息分析技术以及新数据,对技术经济及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探索技术经济及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5.学术交流能力:掌握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基本的学术交流规范,能够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使得信息、思想、观点得到顺畅有效沟通。能够独立地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并宣读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与自己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同行进行交流。
三、研究方向
1.风险管理与不动产投资决策研究
2.项目管理与技术经济评价研究
3.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
四、课程设置(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四章 实践与创新培养”要求执行。
六、学位(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五章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执行;撰写格式按照《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执行。


附表:
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课程归属
备注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2
第1学期
马列学院
4学分
英语
2
48
第1学期
经外学院
专业基础课
高级微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研究生学院
6学分
高级宏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高级管理学
2
32
第1学期
导师组
专业课
高级技术经济学
2
32
第2学期
导师组
6学分
高级技术管理学
2
32
第2学期
动态经济学
2
32
第2学期
选修课
指定选修课
风险管理与不动产投资决策研究专题
2
32
第3学期
导师组
2学分(选1方向)
项目管理与技术经济评价研究专题
2
32
第3学期
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专题
2
32
第3学期
任意选修课
经济管理的经典名著选读
1
16
导师组
至少2学分
在其他专业所开课程中选择
实践与创新
专业学术论文 3学分;
科学研究项目 2学分;
专业学术报告 2学分;
教学实践 1学分;
社会实践 1学分;
9学分
总学分
29学分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扎实系统地掌握财务管理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高级人才。具体要求是:
(一)具备扎实、深厚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财务学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财务管理学的学术研究范式和前沿研究动态;
(二)系统地掌握财务管理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提炼科学问题,创新性地开展财务管理研究;
(三)了解财务管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能够胜任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促进财务管理学教育和实践的发展。
二、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掌握财务管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前沿研究动态和主要研究范式,包括公司治理、生产与运营、物流与配送、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会计与审计、财政与税收、资本市场与投资、企业战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互联网、商业伦理与商法等,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发现、研究和解决财务管理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熟悉所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趋势和前沿动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财务管理学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能够结合财务管理实践提炼科学问题,并在该领域独立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3.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统计学、运筹学等基础理论;掌握理论建模、实证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数理分析方法以及案例分析、项目研究等应用研究方法;掌握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以及数据库处理技术。
4.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能熟练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财务管理学文献,撰写财务管理学论文并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二)获本专业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1)崇尚科学,热爱学术研究,谨守学术道德。确立科学研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探求真理的决心和勇气;具有宽厚的人文素养,尊重客观事实,遵循客观规律,遵守学术道德规范,遵守研究伦理,维护知识产权,保持严谨的求是风格;抱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学术态度,树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精神;能够胸怀祖国、纵观全球、学贯中西、锐意进取,立志于传承和开拓会计学术研究。
(2)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精深的专业知识、宽广的研究视野、敏锐的科研思维、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研作风。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提炼财务管理学研究问题并从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思路,具有独立主持较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在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善于在研究选题、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并能够在某一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上作出独创性贡献。
(3)掌握财务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外语科研文献阅读能力,能够正确运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进行国际间的口头和书面形式的学术交流。
2.学术道德
博士生应当恪守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讲究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要修身正己,忠于真理、探求真知,潜心研究,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反对抄袭剽窃,反对一稿多投,反对弄虚作假,反对粗制滥造和重复研究,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三)获本专业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具有掌握财务管理学术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熟悉财务管理学的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文献,了解本专业及所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信息;能够通过阅读最新学术期刊、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及时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从而保障学术研究选题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保障文献参考资料选择和文献综述的历史性和及时性,保障研究内容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保障研究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保障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熟练地掌握文献资料的收集、归类、整理、评述的方法以及相关研究中所需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和计算方法。
2.学术鉴别能力。
能够对财务管理学专业领域相关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进行合理评估,对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恰当评价,对已有成果与该研究的相关性进行有效分析,对研究的总体价值和创新性进行客观说明,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可行的改进方法。
3.科学研究能力。针对理论发展前沿以及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能够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能够独立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在学术合作中,能够与他人紧密合作,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在课题调研和举办学术会议等实践活动中,具有良好的协调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
4.学术创新能力。善于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思考,从新的研究视角对原有问题或理论进行系统性评述或批判性分析;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实现对传统理论的改进、提升和发展;能够在科学的分析框架下,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深化财务管理研究的内涵并拓展其研究边界;能够在中国特有的历史发展背景下,深入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新现象,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原理或理论解释;能够应用信息分析技术以及新数据,对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探索财务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5.学术交流能力。掌握财务管理学基本的学术交流规范,能够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使得信息、思想、观点得到顺畅有效沟通。能够独立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并宣读自己的研究咸果,并与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三、研究方向
1.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2.证券市场与资本运作研究
3.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研究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四章 实践与创新培养”要求执行。
六、学位(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参照《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69号)中“第五章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执行;撰写格式按照《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执行。


附表:
财务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课程归属
备注
公共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2
第1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4学分
英语
2
48
第1学期
经贸外语学院
专业基础课
高级微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经济学院
6学分
高级宏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经济学院
高级管理学
2
32
第1学期
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课
高级会计理论研究
2
32
第2学期
导师组
6学分
高级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2
32
第2学期
导师组
高级审计理论研究
2
32
第2学期
导师组
指定选修课
证券市场与资本运作研究
1
16
第3学期
导师组
2学分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1
16
第3学期
导师组
任意选修课
经典文献导读与研究方法
1
16
第3学期
导师组
2学分
其他专业所开课程中任选
1
16
第3学期
相关学院
实践与
创新
专业学术论文 3学分
科学研究项目 2学分
专业学术报告 2学分
教学实践 1学分
社会实践 1学分
9学分
总学分
29学分

注:以同等学力、跨学科考取的博士生和被导师认定为需要进行必要课程补修的博士生,需补修学科补修课。补修课程由导师根据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列课程确定,一般补修2-4门,每门课程按照32课时安排学习任务,列入培养计划。
版权所有: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山西财经大学坞城校区修德楼8层      邮编:030006